一、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生物科学系,始建于 2005 年,2019 年更名。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科学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2025获批)4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4个教研室和1个省级生物医学实验中心,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承担着全校 20 个专业 42 门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

二、学位点概况
(1)历史沿革与发展规模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 2018 年获批,是学校首个理学学科硕士点;2020年获评校级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目前在读研究生57人。2025 年招生 30 人。设 5 个二级学科、10 个研究方向,涵盖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

(2)教学科研条件与实验平台
学院拥有安徽省肿瘤演进及智能诊疗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神经再生技术与医用新材料工程中心,配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实验设备。聚焦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兼顾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组建了“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神经损伤与干细胞移植治疗”、“生殖发育障碍及遗传分子机制研究”、“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分子机制与调控” 与“组织损伤修复及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5个科研创新团队。

(3)科研成果与学术交流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安徽省杰青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与重点研发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34项,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10项,公开发表各类科研论文180余篇,包括PNAS在内的SCI收录150余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论坛 30余场,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90人次,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

(4)专业特色与优势
坚持生物医学特色,聚焦重大疾病。以 “理医融通、教研并重、服务医药、追求卓越” 为建设理念,构建 “基础研究 —临床转化” 链条,培养医学与生物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2022 年获批省级特色学位点建设项目,拥有省级研究生名师工作室 3 个。2024年获批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5)培养机制、学习内容与课程设置
培养方案强化“思政 + 专业”融合,设8门学位必修课、19 门选修课,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核心课程,还开设学术前沿讲座。联合高水平机构共建实践基地,建立导师负责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医学与生物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在校活动丰富,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体类比赛、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等活动,近年来获校级科研创新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奖学金 7 人、省 “创新创业之星” 2 人、省“百优大学生”1人。
(6)就业状况
历届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就业率 95%以上,部分前往高校、科研机构继续深造,考取博士13人,占比18.7%。部分进入企事业单位,如生物医药企业、医院科研部门等,从事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
三、导师介绍
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团队。2025年认定学术型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校外兼职导师8人;认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13人。导师团队主持省级以上项目 50 余项,在各自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大量高影响力论文。培养方式注重个性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

